项目背景
中铁隧道局财务共享中心经过几年的运行,数字化流程覆盖了全面业务,标准化程度高,财务凭证根据业务数据自动制证。审单任务是财务共享中心的核心任务,根据业务的不同进行复杂的判断和决策,规则较为复杂,包括业务合规性、发票真实性、数据准确性、经济事项分类的正确性、流程审批的完整性等检查。
财务共享模式带来一些后续的问题和挑战,一是,集中审核集团业务流程,工作量大且分布不均匀,存在明显的高峰期,手工模式的效率问题造成人员临时性短缺;二是,由于分组业务的单一性容易导致疲惫心理,手工处理存在人为操作空间、质量问题和内控风险;三是,在财务转型的大背景下,这类低效能工作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。管理层希望通过智能审单项目的建设,替代大部分程序化的人工审单工作。
解决方案
建筑企业业务复杂,场景多,规则本身和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,因此部分流程中,AI审单会遇到不确定性,需要人工进一步判断。人与AI在规则制定、能力训练、不确定性处理等方面形成人机协同的混合智能模式。
价值效果
中铁隧道局财务共享智能审单从建设到实现约6个月时间,根据数据跟踪结果,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。
1.效率提升。通过审单平均处理时长和单机日均单量分析,AI审单处理时长平均每单2分钟左右,单机器人24小时可处理单量约为800单;对比人工8小时不足200单的工作量,效率有大幅提升。智能审单机器人主要替代共享初审环节的人工,通过规则优化和机器学习,随着时间的推移,转人工率在逐步降低,目前不到30%,即70%以上的初审任务被AI所替代。而人工审核基于AI提供的提示,效率也有大幅提升。
2.质量提升。AI的处理能力是人力望尘莫及的,在较短的时间内,AI可以处理大量的发票与规则,某些流程的发票影像多达几十甚至上百张,如覆盖全部审核要点,人类需要审核很长时间,也难以保证向AI一样“一丝不苟”的执行。因此,AI审单规则较人工模式增多,粒度更细,以工程项目的材料结算单为例,实现规则数量62个,包括发票合规性判断、录入信息检查、核算及内控检查等,AI可以详细分析发票开具的明细清单,判断进入材料成本、固定资产、周转材、低值易耗品的金额,这是以往人工难以实现的。
3.风险管理的探索。智能审单机器人,不仅实现财务初审的工作替代,也为共享复审、资金支付的审核要点和共享稽核的工作重点提供风险预警,提升后续人工节点的工作效率与质量。
4.管理调整与共享财务的发展。在智能财务实施后,需要调整共享初审岗、复审岗的工作重点,由于一部分日常工作量被替代,可向业务专家、财务与信息综合人才、风险管理与稽核等管理岗位发展。